站在被併購的浪頭上
今年在PC產業的版圖上,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聯想併購了IBM PC部門,對於兩個公司來說,併購讓大家各自獲得該有的利益,但是挑戰才剛剛開始。
併購的過程從一開始的謀合期開始,尋找適當的買賣雙方,一旦達成價格的共識就會成交。成交之後,就是兩個公司的整合期,這時候連帶會有一波公司的組織重整(重整的手法並不難,只要先把同性質的單位放在一起,然後在上面加上一個主管單位即可,然而這個組織也只是一個過渡產品,因為最終還是得朝一個單位的目標前進,以避免行政單位層級數目過多的困擾),買方買了一家需要整合進來的公司,不光是要接收賣方的資產與負債,還得設法將同質性的組織整併在一起,但又不能危害到兩個公司原有客戶的利益,顯然需要智慧才有辦法順利轉移這個過渡期。
如果兩個異質性公司合併,不是顯然就是買方想要拓展事業宏圖,多角經營,但比較常發生的是買方想藉由合併的過程,玩弄會計帳目(可以參考識破財務騙局的第一本書:破解當前7大類財報騙術與30項會計花招這本書,看完後你會發現,財務報表與會計帳目可以玩弄的手法還真不少,漏洞非常地多,以致於要有配套的會計師簽核制度,但如果會計師也有參與造假的嫌疑,那麼受害的將會是投資大眾,博達案就是個最明顯的例子),製造公司獲利前景與假象,得以炒作股票獲得暴利。
站在經營者的角度來看,併購是一個商業活動,目的就是要獲利,但是對賣方公司的員工來說,就是一個煎熬,賣方公司的員工必須要被買方整合,兩個不同文化的組織,需要時間才能彌平兩造之間的落差,但這個過程都是要由賣方公司的員工配合母公司,如果買方給予賣方公司員工的薪資配套夠好,相信合併不會有太多困難,也可以順利接收賣方公司的人才,但如果買方想要省錢又擺個高姿態,事情就複雜了。
對於下面那篇文章的"買公司最重要的是買人才",其實對不同公司與部門就有不同的情況,資訊設備是最重要的,所以管理這些系統與設備的人員,就是最需要延攬的人才,這些人才的需求只是暫時性的,等到系統管理順利轉移到其他人手上,就不需要這些人了。至於研發性的公司,因為這些公司的員工有技術的背景,可以做出產品,所以要延攬這些人才,必須要有更好的配套措施才行,否則併購後造成這些人才外流到其他對手的公司,就只會讓情況更糟糕而已。
電信業是基礎建設大者恆大,目前有三家GSM公司,單區業者已經沒有利基,併購是必然的結果,另外還有一家PHS,現在台中已經開台了,我相信走健康取向的PHS,市場會慢慢地擴大。
---------------------------
聯想併IBM 惠普輸宏碁贏文章剪貼
IBM早想處理掉個人電腦這個燙手山芋,6年來遍尋買主不成,主要因為價格談不攏,外傳戴爾也被詢問過,但僅開出5億美金超低價而未成交。 IBM的PC事業部去年營業額90億美金,但虧損2.5億美金,2002年底IBM新任執行長帕米薩諾上台後,即嚴格要求整頓虧損事業,PC事業部是頭號戰犯。這也迫使IBM於2003年11月再次找上聯想(雙方最初接觸是在2000年)。
對聯想來說,從2000年開始的多角化投資,從.com、伺服器、專業服務到手機等新事業,沒有一項成功,總經理楊元慶在今年3月被迫裁員和縮減事業項目,向市場認錯,重新將聯想聚焦在PC事業上。鎖定PC之後,IBM的工廠、通路和品牌,對於技術普通的聯想而言,就產生吸引力,接下來只是價格問題。楊元慶在12月8日的記者會上坦承,和IBM談判的13個月裡,大半時間都在談價格。
.......
買公司最重要的是買人才
買公司最重要的是買人才,如果人才流失等於買空殼,但留住人才也是購併案中最困難的,這將是聯想接下來最大的挑戰。宏碁早期為了進軍美國市場,曾購併Concer Point和Altos兩家公司,但人後來都跑了。宏碁在1997年買下德州儀器的筆記型電腦事業部,除取得Extensa和Travelmate兩個品牌,其他成員大多跑了,只留下歐洲團隊,而這支團隊後來正是幫宏碁打下江山的骨幹,負責人蘭奇也將在明年正式接任宏碁執行長。在聯想的案子中,楊元慶升任董事長,執行長的位置則空出來交給IBM過來的華德(Stephen Ward),用他來管IBM的9000位員工,並順勢把聯想總部從北京搬到IBM總部所在的紐約,方便接收IBM資源,並把版圖跨向美國。即便這麼做,最後IBM究竟會有多少人留下來,不容樂觀,畢竟聯想的國際形象太弱,縱使它努力在前年把英文名字改為Lenovo,並投資5500萬美金成為2008年北京奧運指定贊助商。
首當其衝的將是惠普。惠普先前在PC業的狀況,比IBM好不了多少,頂多小賺或打平,偶而小賠,購併康柏並未帶來任何顯著效益。IBM丟開包袱後,可以把資源集中在服務和伺服器這兩項原本已領先的事業上,惠普將更難追趕,何況惠普還有PC這個拖油瓶。華爾街已強烈要求惠普進行二次分割(前一次是 1999年將醫療儀器分割出去成為安捷倫Agilent),把賺錢的印表機事業再獨立成一家公司。惠普近兩年一直未處理PC問題,反而發展數位相機、 PDA和手機等解決不了現有問題的產品,華爾街的忍耐可能很快會到底限。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