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3/27

瘋狂 - by 哈金

有關這本書的內容及書評,各位只要點閱這些連結就可以看到,所以我不想多寫類似的東西。
茉莉:讀哈金小說《瘋狂》
康正果:告別瘋狂——哈金《瘋狂》書評
瘋狂
告別青春的學運祭典
華裔作家哈金將到新澤西系列演講

我在看書的時候有個習慣,會把書上覺得重要的文字的左邊劃上一條線,要不然就是把覺得重要的地方在上面的角落處折頁,在看瘋狂的時候,我只把兩個地方折頁。
------page 118-----
「同志們,當我們分析一首西方詩,我們應當牢記,說話者和詩人往往不是同一個人。...中國古代詩人在詩中,幾乎都是以他們自己的身份說話,而詩中真誠而可信的聲音是他們詩歌的基本品德。...相反,在西方文學中,詩人往往採用非本人第一人稱敘述,使他們的詩歌減少自傳色彩,他們更相信技巧而不是真誠。」
-----------
這是多麼弔詭的一個狀況,中國人因為被壓抑許久,所以常常在詩中,以自己的身份表達真正的自我。而西方人強調自主與理性,所以西方人必須要以第三人稱的客觀手法,婉轉地將自己的意念傳達出去。文學作品是作者表達自我的方式,平常沒辦法說的事情,都能藉由文字直接了當地講出來,但由於東西方文化的不同,而使得表達的方式作了相反的調整。

我現在寫的blog,只是個抒發自己的管道,我不會暴露自己的真實身份,似乎又把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再度強化了「匿名」的功能,那麼是不是代表我處在一個「極度壓抑」的情況下呢?

-----page 141-------
「中國哪有知識份子?笑話,誰受過大學教育,就叫做知識份子。事實是,人文學科的所有人都是小職員,理工科裡的所有的人都是技術員。告訴我,誰才是真正獨立的知識份子,那種又有獨創性思想又講真話的人?我一個也沒見過。我們都是國家的啞巴勞工-是退化的人種。」
-------------

我總是認為,技術人員不過是新科技的工人,我們是一群不流汗的藍領階級。

2005/3/22

大學之道跟找工作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這幾句話是節錄自大學,這本書是孔子留傳下來的,講述初學者進修德行的方法。在過去我們只知道孔子講這些話,用意是希望每一個人修習德行,要按部就班不能一步登天。但是反過來說,孔子是認為一個人,如果沒有先經過修身、齊家、治國等等過程,是絕對不能達到最後的平天下的境界。

對於現代人來說,這就像是找工作一樣,每次要填寫履歷表的時候,總會在經歷、自傳的部分塗塗改改的,尤其是剛從學校畢業的時候,如果沒有打工的經驗,經歷簡直就是一張白紙。而主管們最重視的恰好是求職者的背景知識與經驗,假如現在有個系統分析師的工作需求,求職表上就會寫著:工作經驗 1~2 年,這表示公司希望能找到「有經驗」的系統分析師,一來不需要訓練費用、二來可以馬上有產能。

但其實會去求職的人,多半都沒有分析師的經驗,就算有,公司也會覺得這種人太過於昂貴,反而會退而求其次,希望找到一個有多年程式設計經驗的人,如果是一個完全沒有寫過程式的人來求職,相信主管看都不看就會丟到垃圾桶裡了。這就是一般人的想法,認為沒有寫過程式,不可能作一個稱職的系統分析師。這種情況就跟孔子的看法一樣,如果你家裡的三妻四妾都管不好,怎麼可能把一個國家治理好。

或許有人會說:我是個天才,就算沒寫過多少程式,我也會分析系統。

如果真是個天才,那麼天才不可能會被埋沒,也不可能在唸書的時候從來沒有發過光,就更不可能會沒有經驗了。因此,唸書的時候,得要好好把握時間,在課程的理論之外也增加實務的經驗,這樣才能在一開始踏入社會的時候,贏人家一大步。

13歲天才徐安廬 5歲解代數 將攻雙博士

雖然徐安廬被視為天才,但天才也不是一蹴可幾的:9歲參加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的高中函授課程,11歲獲華盛頓州高中組科學大獎,12歲獲華盛頓大學入學許可,13歲修完高等微積分。天才也需要有學習與發揮的環境,也需要按部就班地念高中、大學。

如果你能學得比別人快、比別人多,實力自然能夠比別人強,唯一要注意的是,揠苗助長是會讓人發瘋的。

2005/3/21

科學創新研究跟小吃的關係

作研究的時候,常常得要將研究的內容量化,也就是說,要先討論出各種可能的變因,然後在合理的假設下,將某一些變因固定下來,減少討論的變因數量,並在這樣的假設條件下,求得結果。

在這樣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合理」的假設,舉例來說,牛頓第一慣性運動定律:物體在不受外力的影響下,動者恆動,靜者恆靜。他假設物體「不受外力影響」,也就是排除了外力這個變因,在這樣子的情況下,得到慣性定律的結論。因此「不受外力影響」的這個假設條件正確與否,很直接地反應出這個定律的對或錯。

尋找研究題目時,最有貢獻的一種題目就是:以前從來沒有人作過的。也就是原創性十足的議題,當你成為某個議題討論的第一人時,你比較可能會設限很多個假設條件,試圖以比較單純的合理環境,得到單純的結論。要找到這種具有原創性的議題非常地困難,因為每一個人都有一些既有的、深信不疑的知識元素,而以這樣的基礎建構出自己的世界,而原創性就是要推翻這樣的基礎,這得要是一個感覺或思想非常敏銳的人才能做到的。

舉例來說,在牛頓之前,蘋果樹到處都有,但是會因為一個樹上掉下來的蘋果,而推演出萬有引力定律的人,就只有他而已,因為他「發現」了掉下來的蘋果,可以跟行星運行的理論結合在一起,而這樣的理論禁得起考驗,也打破了當時普遍存在的「天人合一」的知識基礎。(Ref: 天人合一與牛頓


除了原創性議題外,就是一般研究學者會作的,找到一個「不夠完美」的題目,繼續深入地研究,找到更精準的結論。我們可以用「原生」「派生」這兩個專有名詞,來形容原創性與推演式兩種研究議題,原創性議題是「原生」的,比較絕對的說法是無中生有,但我們應該更寬待「原生」這兩個字一些,如果是無中生有,在哲學上來說,也許完全只能追溯至天或是神。現在我們大多把某一個類型的事物,第一個出現的那個原型,稱作是「原生」的,而其他由原生演變而來的,都視為「派生」。想當然爾,「原生」的數量遠少於「派生」數量。


面對既有的題目,有兩種選擇,一種是把變因的數量減少,也就是增加假設的條件,但這種情況非常地少,也幾乎不大可能發生,因為當時創造出這個議題的人,通常會把題目簡化到不能簡化的地步了。另外一種就是增加變因的數量,追求更精準、更符合一般情況的結論。雖然這有點像是「拾人牙慧」,也許可以美其名為「更嚴謹」的研究成果,但這樣子持續研究的情況是最常發生的,畢竟要創造出「原生」型態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製作出一個「派生」種,是很容易的事,但是要如何在眾多派生種的夾殺下,殺出一條生路,製作出一個成功的「派生」種,就不是那麼簡單了。


把研究類比到小吃來說,最近的電視節目經常報導,某某人在小吃界如何異軍突起,以一些常見的小吃,創造出新的龐大商機。舉例來說,肉圓到處都有,但除了第一個肉圓屬於原生種外,其他的都是派生種,但要製作出一個有特色的派生種,可就不容易了,除了肉圓本身的原料製作外,還有烹煮的手法,醬料的設計,處處可以創新,再仔細想想,印象中最有特色的肉圓有多少?在第一時間,我只能想到「彰化北門口肉圓」跟「彰化涼圓」。

有開店創業的念頭很簡單,但真要創業,就不是三兩天就能決定勝敗的。

2005/3/19

我的哲學觀

「客觀觀察」「真實」「認知過程」「人的情意、價值面」
以上四個命題,有我自己的解讀結果,這些想法是不是跟「存在主義」的理念比較接近?

1. 「客觀觀察」是什麼?
+ 要先承認主體存在,也就是有主觀意識,才需要討論客觀
+ 當多數人的主觀觀察相同時,這個主觀觀察就等同於這一群人的客觀觀察
+ 如果這一群人的群體數量越大,那麼表示這個客觀觀察可信度越高,越受到大家支持
+ 在人的主體上實際上並不存在「客觀」,每一個人都只擁有主觀意識,客觀是跟別人的觀察比較後,所得到的結果
+ 每一個人都會都擁有自己的主觀意識,但這些實際上是主觀的觀察結果,在每一個人的觀念裡,都會認為是「客觀」。(換句話說,每一個人都會認為自己所有的主觀想法,等同於是大多數人的想法)這些自認為是客觀的觀察,實際上都是以「主觀」的形式存在在每一個人身上。
+ 主觀意識不單只是從每一個人身上自發產生的,也會受到其他人的影響而產生

2. 「真實」是什麼?
+ 真實就是每一個人所認定的客觀觀察的集合
+ 如果把每一個真實,都當作一個元素,每一個人都會以自己現有的所有「真實」意識,持續重組、推演出無數個新的「真實」,也就是真實的元素,是由好幾個「真實」組合而成的。

3. 「認知過程」是什麼?
+ 如同上一個題目,產生「真實」的過程,就是認知的過程
+ 人是由無數個認知過程組成他現有的所有知識基礎
+ 「真實」不一定永遠為真,「真實」會因為外界的刺激或自己邏輯推演的錯誤而崩壞,一旦人意識到自己的真實信念毀壞時,「真實」就不再是真實,而由這個真實推演出來的所有結果,也會在一瞬間崩壞

4. 認知過程跟人的情意、價值面有何關係?
+ 人的情意就是人的情緒,價值觀就是每一個人所認知的、永遠不變的信念,而這兩個東西,都可以視為人心中存在的「真實元素」,因此這些元素也會透過「認知過程」重組出很多個新的真實信念

2005/3/15

倪匡科幻獎

倪匡科幻獎

交大科幻研究中心目前正舉辦第五屆「倪匡科幻獎」與「國科會科普獎」的聯合徵文比賽,花了一些時間看了前四屆得獎的作品,不是題材新穎,就是寫作技巧卓越,顯然要參加這個獎項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跟kelvin討論了許多題材跟想法,結果發現有些想法跟前人的作品相仿,我們自認文學的基礎比人家差,只好再努力思考看看,設計出一個更創新的故事。

最近給自己的功課越來越多了,不但得要繼續研究「發現小船」的邏輯遊戲,還得要思考新的寫作題材,我會把自己的腦袋撐破嗎?

2005/3/8

邏輯與視覺圖像遊戲

發現小船-242個德國經典邏輯遊戲
100個視覺與圖像的奇幻遊戲

在剛拿到這兩本書的時候,我在一天裡,花了半天的工夫,耗盡了當天的腦力,才專心解出「發現小船」裡的前25個題目,「100個視覺與圖像的奇幻遊戲」這本書的內容,看起來讓我感覺比較遙遠,我只看了前三個題目,解出其中的第二題,對照正確答案後,才有點感覺到作者設計題目的邏輯是什麼。

根據「像藝術家一樣思考」這本書的理論說法,視覺與圖像的問題需要透過右腦的幫忙,掌管邏輯的左腦跟圖像思考的右腦,完全是互相抵觸的兩種思考方式,透過書本說明的訓練方式,可以讓每一個人都能重拾小時候的繪畫天份,並瞭解繪畫的技巧。

要解答這種益智題目,得先知道出考題的人心裡面是怎麼思考的,才能夠比較順利地反推出正確答案。或許我可以根據解答第二本書的窘境推測,自己的右腦還有待開發;寫程式的邏輯訓練可能太深刻,對「發現小船」的邏輯遊戲覺得很熟悉,但是對圖像問題就一籌莫展。

「發現小船」裡面都是棋盤式遊戲,最前面第一個部分,遊戲有三種,第一種就是正宗的發現小船,我們要在提示與限制下找出所有隱藏在棋盤閣下面的船艦。第二種是廣場遊戲,藉由已告知的攤販位置,給一個攤販的方格上,都標記附近的八個方格中,總共有幾個人,還有廣場上所有客戶的總數,藉由這個線索,我們就可以找出所有人在棋盤上的位置。第三種是,在正方形方格內,填寫數字的遊戲。試過後的結果覺得「發現小船」比其他兩種困難也比較複雜。

這本書總共有242個題目,要全部做完的話得要花上不少時間。從書本獲得資訊是非常方便且廉價的,這本書只不過花了我1百多元,但得花上一段時間才能消化。現在網路上可以下載的資料非常地多,有電影、音樂、電子書等等,但真正能消化的資料有多少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只有你自己才知道。

2005/3/2

最近實作專案的設計經驗記錄

注意:由於專案的保密規定,我只能用中性的字眼記錄我的分析過程,所以這篇文章是給我自己看的,主要的分享重點在於:不受分析規定的限制(UML Diagrams的限制),自行運用可以使用的diagrams,製作一份高階、簡單扼要的實作分析文件。

前言:規格書包含兩個部分,一個是說明介面的溝通規格(包含 Send 與 Receive 的介面資訊內容),一個是系統的多張Sequnece Diagrams,說明系統的運作流程。

1. 製作系統流程圖,這個流程圖是根據系統規格書而來的,但是以我們系統的使用者為主角,思考所有可能的情況,會送收什麼訊息,每一項工作如何開始與結束。

2. 介面的規格有兩種Send與Receive,分析時將這些資訊,利用Excel把所有的資料列出來,縱軸是欄位名稱,橫軸是訊息名稱,在列表時將Send/Receive兩種訊息群分開,也要把各訊息未使用的欄位塗黑。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在兩頁的A4 paper上,很清楚地看到每一個訊息的內容,這樣就不需要把規格書翻來翻去,閱讀時容易混淆,搞不清楚每一個訊息內容的差別。另外這個表格,可以用來當作資料表的一個table,專門用來備份系統send/receive的所有相關訊息,以便未來系統上線運作後,可以查閱系統使用介面時的所有相關資訊。

3. 將Sequence Diagram重新整理成兩類,分屬於不同的角色,原始的規格書,其Sequence Diagram的繪製方式,並不是UML裡面提及的各類別instances的溝通過程,而是一個高層次系統roles之間的溝通過程,所以我們的系統扮演其中一個角色,也就代表sequence diagram上的一個方框。

由於我們的系統行為可以分成兩類,而這些sequence diagrams是以核心系統的角色來排列的,因此我們可以重新以我們的系統為主,排列這些sequence diagrams,這樣就能夠很清楚地瞭解系統的運作。

瞭解運作後,就是根據系統的流程圖與sequence diagrams,繪製系統兩類行為的state diagram,這裡的狀態並不是指UML裡的class的狀態,而是代表上述兩類行為,分別可以產生兩種案件,而這個案件就要由這個狀態圖來描述案件的狀態。

2005/3/1

販賣健康

人的一生有大約1/3的時間是睡覺狀態,所以睡覺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不曉得有沒有很多人有「落枕」的困擾,其實我自己因為睡覺姿勢不良而常常「落枕」。睡覺的時候很難保持固定的姿勢,所以常會側睡->仰臥->半趴睡,這些姿勢變來變去,也造成自己的枕頭沒辦法好好地「黏在」自己的脖子跟頭上。

以前的枕頭選擇不多,頂多就是用棉花填充,然後定時補充,因為棉花會因為使用時間變長,而黏結在一起枕頭變扁,這時候睡起來就會非常地難過。後來才開始使用壓縮枕,這種枕頭高度比較高,但高度還蠻固定的不大會變矮,所以現在我都是用這個壓縮枕。

頸椎位於人體脊柱的最上端,包在脖子裏面,由7塊椎骨組成。所謂的生理弧度是由這7塊椎骨形成的一個圓滑的、朝向前方的弧,枕頭的作用就是維持這個正常的生理曲線。如何保持正常的生理弧度,就要看看你在選擇枕頭的高低軟硬大小上是不是真的清清楚楚。如果頸部與肩部在一覺醒來後出現酸痛的現象,那就是枕頭太低、不用枕頭或枕頭太軟造成的。專家指出,最好選擇無論仰睡、側睡都能保持頸部正常生理弧度的枕頭。成人以仰臥時枕高15-20釐米,側睡時枕高約20-15釐米的高度為宜。

我也曾經試過乳膠枕,但是有個正常生理弧度的乳膠枕,讓我睡起來覺得很難過,因為我的頭變成有一點仰臥的感覺,原本頭可以隨便轉動,用了乳膠枕後,就只能保持仰臥的姿勢。所以乳膠枕被我收在儲藏室了。但這個乳膠枕對胖胖的大哥來說,卻是非常有用的,因為這種枕頭徹底改善了他打呼的習慣。

網路上有很多有關更新的丹普(TEMPUR)寢具的使用感想,看到這些人的見證,下次我也得去百貨公司看看到底這種高單價寢具長什麼樣子。

丹普(TEMPUR)感溫床能用37度身體的溫度接觸面而變軟,自動塑造緊貼〝S〞型的身體,平均支撐全身重量達到以床〝就〞身的最高境界。要了解材質的平均支撐性及其有多少反彈力才能決定其是否不會產生酸痛點,是必須使用一星期後才能真正的感受到好處,因此不應隨便購買。

枕頭不對越睡越累
丹普高級枕【購買記】
神奇的 Tempur
新枕頭
丹普(TEMPUR)感溫床選購重點


------------------

由於世界大戰後的嬰兒潮,再加上目前嬰兒出生率下降的效應影響下,台灣已經正式邁入老年化的時代,根據九十一年內政部統計處統計,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共計二百零五萬人,佔全國人口二千二百五十二萬七百七十六人中約10%。另外根據經建會研究推估在西元2031年老年人口約佔20%,每五人就有一位老人,至西元2051年老年人口將達30%,屆時,每三人就有一位老人,因而整個社會將會面臨經濟、醫療及安養照護等等龐大需求壓力的衝擊。

為了因應這樣的趨勢,已經有許多企業率先起跑,試圖掌握未來的商機,例如:潤泰集團,其位在淡水淡江大學旁的「潤福新象」,就是以台灣第一座五星級服務安養住宅為號召,每人每月收費多達2萬多元,進住保証金最低從每人480萬元起跳(15坪),進駐逾9成5。奇美集團,則在台南關廟興建佔地7公頃的「悠蘭山莊」,僅2百戶,收費為每人每月2萬元。台塑集團長庚醫療團隊在桃園龜山蓋了占地34.32公頃「養生文化村」。台北萬華地區的西園醫院的「永越健康管理中心」。內湖康寧醫院「康寧生活會館」。

銀髮商機3千億!財團、醫院搶建老人住宅白熱化
王永慶的幸福王國
台灣人愈來愈老企業界大發老人財
銀髮住宅

大陸面對人口年齡結構改變問題的相關文章:
老年化威脅未來中國2040老年人口為兒童兩倍
從現在電力短缺看將來老年化

----------

健身、塑身活動中心,氣功

雲中岳 天天拍打,天天健康
長命拍打功

亞洲第一、世界第六大健身器材公司,喬山健康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