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一些簡體字的資料,因為是多媒體,簡繁轉換軟體派不上用場,只得常常地暫停倒帶,然後猜測那些字的含意。
大陸的簡體字發展有其歷史背景,文字改革委員會於1956年公佈《漢字簡化方案》,1964年出版了《簡化字總表》,1986年,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重新發表《簡化字總表》。這裡是簡化字總表的連結。
單純地觀察文字的發展,由簡而繁是很正常的,這跟資訊科技裡的 hash 一樣,如果 key 值對應到的 value 不只一個的時候,為了保持 value 的唯一性,就得要增加 key 值的長度,因此讓文字變得越來越複雜。簡化的情形也有,但比較少發生。簡體繁體字不能混淆這篇文章就舉出幾個實例,討論同時使用繁體與簡體字可能會產生的問題。例如:沈是瀋之簡體字,「瀋陽」可寫作「沈陽」,但「沈」姓不能寫作「瀋」姓。
簡化字的背後這篇文章討論了大陸推行簡化字的用意,斬斷跟傳統中華文化的連結,配合政治目的需求。漢字簡化問題商討這篇文章比較客觀地討論了正反雙方的意見,然後就目前簡體字運行的事實,提出因應的態度。
繁體字與簡體字消長兩岸情勢有變遷,使用簡體字的人口越來越多是個事實,我們也只能面對並接受這個情況,往好的方面想,以我們繁體字的基礎去閱讀簡體字的資料,其實要比那些完全沒有基礎的拼音文字使用者容易多了。
台灣的文化戰略,中文簡、繁體的世界競爭,以大陸的資源推廣簡體字的腳步勢必要比台灣來得快,x86 PC 跟 Mac 的戰爭已延燒許久,模仿 Mac 精緻的面向,切入華文市場,強調繁體文字與中華文化的連結,推廣「以繁御簡」的概念,相信能夠一定程度的支持者願意投入繁體文化的陣營。
大陸人四成認為閱讀繁體困難,台灣學生閱讀簡體反而容易,不需要太過擔心簡體字盛行,相反的,創造足夠份量的content,自然就能抵制勢力消長的情勢。
ps. 現在不能稱呼為繁體字了,要改稱為「正體字」。
「繁體字」應正名為「正體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