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16

是藝術品嗎?

前幾天在民視異言堂看到一個報導,中部地區有個書藝大師 吳季如,修習書法藝術長達三十年的時間,他也是從臨摹書法名家的作品開始,跟一般人學習書法的過程一樣,也是從柳公權,到嚴真卿,楷書、隸書、行書、草書等等,但是臨摹到了某一天,他突然覺得,寫細細長長的就是柳公權,臨摹就沒有了自己的意念,也沒有樂趣。

所以他開始創造自己的字體,運筆隨著自己當時的心情與想法,甚至可以配合書寫內容的意境,寫出很多不同造型的字體,簡單地說就是跳脫了書「法」,提升到了書「藝」的境界。在報導中,他應邀在一個國小的白色牆面上,在現場觀眾的注目下寫了一篇上百個字的文章(文章標題我已經忘了),他自己說到,事前並不曉得要寫什麼,而是當天才知道要在一片牆上寫下上百個字,所有寫作的想法都是在那時候決定,而文章中總共有十六個「月」字,吳季如可以寫出十六種不同樣子的「月」,他確實地把自己熟稔的書法,轉化為自己身體的一部份,自成一套哲學。


學習都是從「模仿」開始,但是最後要開花結果,得不斷地昇華自己。


Computer Science領域裡面有個名人叫做 Donald E. Knuth 高德納,看一下他個人的網站,這個人最有名的就是一套七冊的書籍 The Art of Computer Programming (TAOCP),目前只完成並出版了前三冊,書本的內容都是在講Algorithm,algorithm可說是computer science裡面最重要的演算方法與邏輯。

Computer Science究竟得要視為是工程或是藝術,這個爭議已經存在很久了,說它是工程的論點,覺得製作軟體專案或是資訊用品時,為了互通性的緣故,必須遵循很多商業標準,另外在團隊製作專案上,也要透過很多工程管理的技術,以保障軟體專案的品質。

說Computer Science是藝術的論點,覺得每一個嘔心瀝血,堪稱為寫作模範的專案,不管是軟體或是硬體,都可以視為一件藝術品,因為每一件成品裡面包含了製作者創意的結晶。


就我個人來說,我的工作內容是programming,而寫程式是從模仿開始的,因為我會嘗試模仿一些Pattern或是寫作方法,而且要使用一些協定(protocol),這個部分可以說是工程engineering,然後就是我自己要組合出自己的專案模型,並調整出一個適合自己使用的寫作哲學,這個組合的部分,可以說是藝術art。

因此Programming對我來說,可以說是「工藝品」,也就是Engineering+Art,整合出來的成品。

但是要說自己是個程式設計藝術家,卻又覺得心虛,因為我還沒有能力持續地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東西,最近總覺得自己在過去幾年建立出來的專案模型裡面打轉,也就是說,我從一開始的artist又變回了engineer。什麼時候,才能再有重生的感覺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