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6

網路效應

nfx.com 有一份 The Network Effects Bible 討論網路效應的重要性,每增加一個使用者,會讓這個產品/服務更有價值,也就是大者恆大的局面,在網路時代,所有系統發展的初期,都還是在獲取使用者的眼球的競爭下,只有大量的使用者,才算是拿到了入場門票,才會有下一個維持跟進化的問題。

分類

文中提到 16 種不同的網路效應(該文章有持續在更新),根據網路化的程度由小到大排列

  1. Physical (e.g. landline telephones)
  2. Protocol (e.g. Ethernet)
  3. Personal Utility (e.g. iMessage, WhatsApp)
  4. Personal (e.g. Facebook)
  5. Market Network (e.g. HoneyBook, AngelList)
  6. Marketplace (e.g. eBay, Craigslist)
  7. Platform (e.g. Windows, iOS, Android)
  8. Asymptotic Marketplace (e.g. Uber, Lyft)
  9. Data (e.g. Waze, Yelp!)
  10. Tech Performance (e.g. Bittorrent,Skype)
  11. Language (e.g. Google, Xerox)
  12. Belief (currencies, religions)
  13. Bandwagon (e.g. Slack, Apple)
  14. Expertise (Figma, Microsoft Excel)
  15. Tribal (Apple, Harvard, NY Yankees…)
  16. Hub-and-Spoke  (TikTok, Medium, Craigslist)

網路就是 node 與 link 的組合,網路大小以 node 的數量計算,但該數量不完全代表價值,因為該網路內的活動頻繁程度,也會影響價值。

網路密度 Density 是另一個網路的價值屬性,密度越高,代表價值越高,也就是 nodes 之間的 link 強度跟數量。

link 是有方向性的,例如 twitter 的知名人士,以單向方式跟 fans 提供資訊,單向交流,也有可能沒有方向,例如 Messenger 的交談一定是雙向的,因此沒有必要定義方向。

nodes 之間的關係有 1-1 (ex: Facebook) 與 1-to-many (ex: Youtube),1-1 的互動是雙向的,1-to-many 的互動是單向的。網路的 nodes 分佈會有 cluster 的特性,是一群一群的。

數學模型

有幾個網路效應的法則,試圖以數學模型說明網路效應的價值

  1. Sarnoff’s Law

    早期的電視廣播,其價值直接跟使用者數量成正比。該網路都是從網路中心單向發送連結到使用者

    V = N
  2. Metcalfe’s Law

    在 Internet 時代,連上網路的電腦都可以用任何方式互相傳送資訊。因此網路的價值每增加一個 node,該 node 都可以跟原本的其他 node 連結,價值應該要是所有的節點數量。

    V = N * (N-1) /2 => 約等於 N^2
  3. Reed’s Law

    David P. Reed 於 1999 年提出,增加一個 node 的網路價值,除了連結的節點數量以外,還要再乘上該 node 帶來的潛在的 cluster,該 node 還會產生更多 sub-groups/clusters

    V = 2^N

網路特徵

  1. 不規則性

    nodes 與 cluster 的分佈並不均勻,各節點之間的 link 狀況,也跟真實世界一樣,沒有固定的樣式

  2. 身份:真實、假名、匿名

    有真實身份的網路,會比假名的網路能更有效地建構網路。但在加密或間諜應用中,反而需要匿名的網路,但卻可能因為匿名,該網路關係更容易被破壞。

  3. 不對稱性

    有不同的角色組合的網路,且某一邊的使用者取得比其他的困難。這被稱為是 Demand-Side 或是 Supply-Side Marketplace,例如 Uber

  4. 同質、異質網路

    當所有 nodes 的角色都一樣時,這是同質網路,如果網路內有分不同的角色,則是異質網路,例如網拍網站,有分買家及賣家兩種角色。

  5. 漸近 Asymptotic

    通常使用者增加,每個使用者產生的價值也在增加,但當網路成長到某個程度後,網路效應的增加就開始減弱。ex: Uber 乘客的等待時間,隨著司機數量增加到某個程度後,等待時間就無法再一直縮短了

  6. 同邊 Same-Side

    同樣使用 Windows Office 的使用者,因為檔案相容性的關係,會因為使用者增加而讓該檔案更加流通

  7. 橫向 Cross-Side

    例如 Uber,driver 增加會增加客人,客人增加也會再吸引更多 driver

  8. Indirect

    例如 ebay,新賣家的加入,只會讓賣家之間的競爭更激烈,但由於賣家增加,更吸引買家加入,整體來說,還是會讓所有賣家間接受惠。

  9. Negative

    網路的負面效應有兩種:Congestion (增加使用量) 及 Pollution (增加規模)

    因為更多人使用網路,會讓網路壅塞,速度變慢。

    FB, Twitter 會因為更多人使用,而污染自己個人的 News Feed

建構與維護

  1. Multiplayer vs. Single-Player Mode

    單人模式只會線性增長,多人的聯網產品同時具有單人與多人的價值

  2. 轉換成本 switching cost

    切換到不相容的產品,會花時間、精神與金錢,這會讓使用者傾向於使用同一個廠商的商品,並待在同一個生態體系下

  3. Chicken or Egg Problem (Cold Start Problem)

    這是 2-sided martketplace 常見的問題,buyers/sellers 或是 developers/users

    當有一邊的使用者增加,才會讓另一邊也加入。有 19 Tactics to Solve the Chicken-or-Egg Problem and Grow Your Marketplace 能解決此問題

  4. Multi-Tenanting

    同時加入多個互相競爭的網路 ex: Lyft, Uber,同時加入多個社交平台

    越大的網路會越有知名度,越能吸引新客戶

  5. Disintermediation 去中心化

    在 marketplace 或 merket network 產品中很常見。一開始透過該網路進行交易,後續就改為不透過網路平台而直接交易。

  6. Retention 留存率

    客戶回頭再使用產品的頻率。留存率高的網路效應才高。

結語

經過這些年的社交網路更迭,有很明顯的世代交替狀況,使用者的增加,確實放大了網路的價值,也許大部分的人會因為要跟其他人溝通與交流,而加入某些網路 ,雖然人數增加了,卻也凸顯了沒有一個系統能夠適用於所有人的情況,系統可以瞬間爆紅,也可能會一下子就因為技術替換與世代交替消失。

References

# 网络效应“圣经”(上):网络效应为什么重要?其运作原理是什么?

# 网络效应“圣经”(下):如何建立和维护网络效应?相关概念有哪些?

《NFX:网络效应圣经》笔记

The Network Effects Manual: 16 Different Network Effects (and counting)

# 网络效应是什么?网络效应定律简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