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ler ID 來話號碼顯示的功能,是透過交換機做信號傳遞,傳送資料訊息送到使用者的終端設備上(話機),也就是把撥打電話這端的電話號碼,送到接聽電話的那一端。接聽電話端,可以根據電話號碼,選擇要不要接聽電話。
最早提供 Caller ID 服務是由美國及加拿大,Bellcore (Bellcore Client Company) 定義了Type I, Type I, Type III 三種不同類別。
Type | Services Supported |
---|---|
Type 1 | Calling Number Delivery |
Calling Name Delivery | |
Visual Message Waiting Indicator | |
Type 2 | Type 1 Services + |
Calling Identity Delivery on Call Waiting | |
Type 3 | Type 2 Services + |
ADSI: both server Display control and Feature Download | |
ADSI: base visual features such as: | |
- Visual Screening List Editing | |
- Calling Waiting Deluxe | |
- Visual access to information services such as directory, home banking, etc... |
ON/OFF Hook
on hook 是電話掛機狀態,off hook 是通話中的狀態。
在 on hook 狀態中,A Party 打電話給 B Party,B Party 能夠顯示來電時間、電話號碼、人名,就是 Caller ID Type I 服務。
在 off hook 狀態中,當 A, B 在通話中,如果 C 打電話給 B,B 能夠在通話中得知 C 的來電時間、電話號碼、人名,B可利用 Call Waiting 決定要不要允許插撥,接聽 C 的來電,這是 Type 2 的服務。
DTMF/FSK
來電號碼顯示目前有兩種信號,一種是簡易的雙音複頻 DTMF: Dual Tone Multi-Frequency,另一種是速度較快,傳輸較複雜的 FSK: Frequency Shift Keying。
DTMF 是由矩陣式 Hi/Lo 頻率編碼組成數字及英文字,只能表示 1, 2, 3, 4, 5, 6, 7, 8, 9, *, 0, #, A, B, C, D 這些字元。所以目前只能提供用來顯示來電號碼而已。
頻率 Hz | H1 1209 | H2 1336 | H3 1477 | H4 1633 |
---|---|---|---|---|
L1 697 | 1 | 2 | 3 | A |
L2 770 | 4 | 5 | 6 | B |
L3 852 | 7 | 8 | 9 | C |
L4 941 | * | 0 | # | D |
FSK 是用兩個頻率 FH, FL 來代表 0 與 1,接收到訊號後,要解碼比對 ASCII Code 成為數位訊號,故可以處理來電號碼、姓名、時間、語音留言訊息。
DTMF 目前只有瑞典、荷蘭、大陸使用,但已經慢慢改為 FSK。台灣先開通使用 DTMF,因交換機逐漸汰換,逐步開通 FSK,故兩種都有可能。
除了 DTMF, FSK 的差異外,各國傳輸協定是不同的,有的是第一聲鈴響後,傳遞訊號,有的是在極性反轉下傳遞資料,有的是先送自己的號碼,再送對方的號碼,因此 Caller ID 必須考慮不同國家地區使用,才能符合當地的規範。
FSK Bell 202A 與 V.23 規格
Bell 202A 是美國使用,V.23 是英國使用,差異在於頻率跟位準大小
Bell 202A | |
---|---|
Link type | Simplex |
Modulation | Phase coherent frequency shift keying |
Logical 1 | 1200 +- 12 Hz |
Logical 0 | 2200 +- 12 Hz |
Transmission rate | 1200 bite per second |
Data | Serial, Binary, Asynchronous |
Transmission level | -13.5 +- 1 dBm into 900 ohm |
V.23 | |
---|---|
Link type | Simplex |
Modulation | FSK |
Logical 1 | 1300 +- 1.5 % |
Logical 0 | 2100 +- 1.5 % |
Transmission rate | 1200 baud +- 1% |
Received signal level | for mark: -8 dBV to -40 dBV |
Received signal level for space | differ by up to 6 dB for mark and space |
Unwant signals | Total power of extraneous signals in the voice band 300~3400 Hz are at least 20 dB below the signal level |
Data Format | Serial binary asynchronous ( 1 start bit first, then 8 data bits with least significant bits first, followed by 1 stop bit minimum, up to 10 stop bits maximum) Start bit = 0, Stop bit = 1 |
美規 Caller ID
有 Type I, II 兩種。
Type I 是 Off Hook 的來電號碼資料,使用 FSK 訊號,資料跟著第一次鈴聲後面進來。
第一次鈴聲長度約為 0.2~3 seconds
鈴響後會有一段大約 0.5~1.5 seconds 的靜止狀態
然後是資料傳輸,會傳入 Caller ID,大約 2.9~3.7 seconds
資料傳送後,有 >=200ms 的靜止狀態
然後是第二次鈴聲 1.8 ~ 3 seconds
然後是第三、第四次 ... 鈴聲
還有一種 Type I 訊號,沒有跟著鈴聲進來,用在 Message Waiting 狀態,也就是有人留言在 Voice Mail 時,交換機會發送訊號過來,通知有人留言。
這一種不跟隨鈴聲的方式,會有一個 OSI (Open Switching Interval) 訊號來讓終端偵測,但根據 Bellcore 規範,這個 OSI 訊號可有可無。 OSI 訊號是一種一段時間,電話線中斷的訊號,由於 OSI 訊號不一定會發生,因此不能當作可偵測的訊號。
- OSI 150~350 ms
- Silent Interval 300 ms
- Data transmission
Type II 除了 Type I 以外,還增加了 OFF Hook,也就是 Call Waiting 狀態,當使用者收到訊息後,可以利用 Flash Key 切換通話對象。
因為沒有鈴聲,所以傳送方式為
CPE Alerting Signal - CPE Sends ACK - FSK Data Transmission - CPE unmutes - OSI - W - SAS X - X1 - CAS Y - t1 - Q - FSK data Z - OSI - S
- 一開始會有 0 ~ 300 ms OSI 訊號
- 交換機會暫時靜止遠端的聲音,送入 0 ~ 60 ms (W),並送出一個插撥聲音 SAS (X) 250ms ~ 1 sec
- 經過 0 ~ 50ms 間斷 X1
- 交換機送出 CAS 2130 + 2750 Hz 約 80 ~ 85ms 的複頻 Tone Y
- 一般的終端必須要偵測 CAS Tone,用來準備接收 Caller ID 訊號
- 終端要先作並機測試,查看是否有並聯的分機佔線,如果沒有,就發出 "D" Tone (941 + 1633 Hz) 給交換機,也就是 ACK 訊號
- 交換機會等待 ACK,約等待 160 +- 5ms 的時間 t1
- 交換機收到 ACK 後,會等待 50 ~ 500ms 的間隔 Q,然後送出資料 Z
- 接著是 OSI 與 間隔 S 0~320ms
- 最後回到通話狀態
OSI 不一定會發生
美規 Caller ID 資料格式
分為單筆資料 Single Data 與多筆資料 Multiple Data 兩類,目前大部分是 Multiple Data
SDMF - Single Data Message Format 只能傳送日期時間、電話號碼與 message waiting
MDMF - Multiple Data Message Format 還可以傳送人名,特殊的訊息。在 Call Waiting 的訊號只有 Multiple DAta 的格式。
Single Data 會先出線一連串 250 ms 的 1, 0 交替的捕捉訊號 (Channel Seizure),然後會有 150ms 連續的 1,後面開始才是真正的資料,這些資料包含,訊息種類、長度、訊息字元,然後是校正位元。
訊息種類分為電話號碼及 message waiting 兩種,訊息字元會送出月份、日期、小時、分鐘,及電話號碼,資料送完後,會送出校正字元。
Channel Seizure Signal - Mark Signal - Message Type Word - Mark bits(0~20) - Messge Length Word - Mark bits(0~20) - Message Words - Mark bits(0~20) - Checksum Word
Multiple Data 會在資料種類後面出現多個 Parameter 參數位元組,裡面包含參數種類、參數長度、參數字元。Off Hook Call Waiting 的 Multiple Data 資料開頭沒有 1010... 的捕捉訊號。
台灣 DTMF Caller ID
台灣的 Caller ID 根據 ETSI 修改而來,分為 DTMF, FSK 兩種,目前大部分是用 DTMF。DTMF 用來傳送發話者的電話號碼。
DTMF 台灣規格,在電話機鈴響前,傳送資料,開始碼 Start Bit 是 D,結束 Stop Bit 是 C,在資料傳送狀態下 (NIT: Number Information Transfer State),介於電話線路兩端之間的直流阻抗必須大於 9 M ohm,在資料訊息傳送完成後,終端設備要脫離資料接收狀態,隨電話鈴聲回到靜止狀態,電話號碼顯示的 DTMF 有一定的時序與時間。
Ta 為 DTMF 送訊息結束到第一聲鈴響之間的中段時間,長度約為 150 ~ 700ms。Tb 為傳送結束時,會到靜止狀態的時間,長度要小於等於 150ms。DTMF 資料傳送時間長度要 <= 3 秒。DTMF 每一碼的長度與間隔都會 >= 50ms,在 D 之前會有一個間隔時間 50 ~ 400 ms。
CID 傳送時機 | 電話號碼 | 時間日期 | 發話者名字 | ||
---|---|---|---|---|---|
DTMF | 振鈴前 | 有 | 無 | 無 | |
FSK | V.23 | 極性反轉後振鈴前 | 有 | 有 | SDMF 無, MDMF 有 |
FSK | Bell 202 | 振鈴中第一個長停歇 | 有 | 有 | SDMF 無, MDMF 有 |
FSK 用 V.23,但使用 Dual Tone Alerting Signal (DTAS) 取代極性反轉。
DTAS (2130 + 2750 Hz 100±10 ms) → 45 ~ 500 ms → FSK 訊息 → 200 ~ 500 ms → 振鈴
FSK 是採用美規 On Hook 資料傳送格式,但採用 Before Ringer 的傳送方法。
首先會發送 TAS (Tone Alerting Signal),時間長度 100 +- 10ms,頻率為 2130 Hz + 2750 Hz,誤差 +- 5%。信號位準是每一個音頻 -4 ~ -40 dBm,頻率位準差距最大為 6bB
TAS 後面是靜止 T1,約 45~500ms
T1 結束後,傳送 FSK Data。資料包含日期、時間、電話號碼,因為中文編碼定義問題,目前無法處理姓名
FSK Data 如下
後面是一個中斷時間 T2,長度 200 ~ 500ms,然後是振鈴訊號
從準備接收 FSK Data 到接收結束,起始動作時間長度 T3 <=45ms,結束動作時間長度 T4 <= 150ms。
ADSI
Analog Display Service Interface
ADSI 是 1992 年 12 月 Bellcore Client Company 定義,可用在電話終端與交換機之間的語音與資料傳送,也就是利用 PSTN 進行文字及語音的傳送,進而提供多項加值服務。
這就是 Type III ADSI
ADSI 話機是由 Voice, 警示音 CAS Tone, DTMF, FSK 四種訊號架構的通訊方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