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4/20

小朋友第一本英文故事書 The Missing Piece

從來沒想到,這一本書竟然是小朋友第一本純英文的故事書。

這本書是老婆在民國8x年就買的原版英文故事書,在閱讀過「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後,一直想要購買An I Can Read Book系列的英文讀物試試看,但買書的進度拖了很久,一個月前,小朋友自己在書架上發現這本「The Missing Piece」,自己跟我說,要我念給他聽。

所以我就依照「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裡面提到的方法,先用一句英文,一句中文,念了好幾次之後,我就開始只念英文,剛開始只念英文的時候,小朋友會自己作翻譯,因為他已經知道這個故事的內容,大致都能把每一頁的故事內容講出來,所以我念了英文後,他自己會用中文念一次(他印象中的故事內容),後來他翻譯的頁數漸漸變少了,開始會聽我念的英文,然後會突然跟著我念幾句。

不知道未來,會怎麼樣繼續發展下去,但希望這些念故事的功夫,能在他長大成人後,發現我們的辛苦是有代價的。

已經訂了三本 An I Can Read Book Level 1 的書,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我還得繼續嘗試下去。

2007/4/4

最近一念再念的故事書

小朋友每天都得讀故事書,新買的故事書,故事都比較有深度,國內的故事書故事比較直接,教小朋友貪心、分享這些概念,講得很白很直接,但國外作家的作品就不一樣了,故事有深度,並不是馬上就懂的,我也不清楚小朋友到底懂不懂這些故事的弦外之音。至於有一些老婆小時候看的故事書,圖案比較粗糙簡單,故事書也很小本,但小朋友一樣讀得很高興。

「子兒,吐吐」
「一片披薩一塊錢」
「第一百個客人」
「我不想長大」
「河川」
「髒小孩」
「貪心的國王」
「小木偶奇遇記」
「蝴蝶風箏」
「一個親親」
「兒子的大玩偶」

「勇敢的小裁縫」
「無精打采的小狗」
「爸爸」
「跟老鼠一起長大的貓」
「小男孩與大喇叭」
......

隨意搜尋 by Peter Morville

隨意搜尋 by Peter Morville

網路世界,改變了人們取得資訊的習慣,在速食與精緻的文化衝突,還有搜尋涵蓋度與精確度的衝突下,使用者該如何面對雜亂無章的網路,網站設計者又該怎麼提供適切的資訊,提供具有可尋性的文件資料。

由於
「閱讀網頁是掃視,不是瀏覽」
「許多使用者並不是從首頁開始閱讀的」
「網路世界讓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
「使用者要花更多時間,交互參照驗證資料的真假,並過濾資料」
「以文字重現概念時,會因為英文一字多義的情況,而使資訊檢索更難達到適切性」
「人類遵循最省事原則」
「Metcalfe's Law: 網路效用=使用者數量的平方,隨著使用者增加,網路系統的價值呈現指數成長」
「跳傘比率bailout rate: 網頁為34k時,跳傘比率為6%,當網頁為40k時,跳傘比率為30%」
「人類有限的非理性:先入為主anchoring、深信不疑confirmation、深刻難忘memorability、維持現狀status quo、呆帳成本sunk cost」
「資訊失調:使用者希望有充足的資訊,卻又選擇忽略大量的資料」
「資料與詮釋資料的邊界在模糊化」
「在真正的網路中,連結不是隨機的,歡迎度會造成吸引力」
「群眾分類法:讓使用者為物件定義多個共享標籤,這種方法無法處理對等性、階層性、與語義的相互關係」

為了要
「從使用者的角度來思考」
「提供環境可尋性: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能夠尋找任何人與物」
「讓使用者能在九十億的網頁資料中,找到正確可信任的網頁」
「解決資訊的貿易逆差:為存入的大量資訊,設計新的出口」
「在資訊的推拉中,尋求平衡點」
「提供充足的資訊,做出正確的決策」
「將文件塑形」
「從群眾分類法,轉變為使用詮釋資料的邊界物件」

網站必須要
「改進網站的導覽性與可用性」
「運用重複的手法傳遞相同的資訊,加深使用者的印象」
「讓每一份資料都成為獨立的可尋物件」
「建立豐富的資訊,並解決注意力貧乏的問題」
「以使用者體驗與中心為設計要務」
「簡化使用介面」
「根據使用者體驗的蜂巢模型,檢視網站的設計:有用度useful、能用度usable、渴望度desirable、可尋性findable、無障礙accessible、信賴度credible、價值度valuable」
「改善網頁溝通中的雜訊比率」
「讓資訊成為環境資訊:包覆使用者,卻不會吸引他們的注意,隨手可得,卻又不會緊迫盯人」
「先將文件分類,類型讓文件提高可尋性」

使用者必須要
「從學習如何學習的能力,轉變為學習資訊辨識能力」
「提昇尋找正確資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