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9

基地與地球

故事的結尾依然讓我驚訝,也留下了未完的伏筆,人腦跟正子腦的整合,不就是跟「攻殼機動隊」一樣,但卻是相反的情境。在尋找地球辛苦的冗長過程中,我回想起來卻突然覺得跟「天下第一味」一樣,在故事情節發展的過程中,詳細描述了每一個人的態度、想法以及轉變的過程,去蕪存菁的作品可讓人一再地思考玩味,鉅細靡遺的作品可讓人掌握全局,其實各有各的味道,第一種作品,辛苦的是讀者,因為要自己拼湊出整個大環境的劇情與情節,第二種作品辛苦的是作者,得有人格分裂的心理準備才行。



直接討論結果,兩萬歲的機器人丹尼爾在第一法則(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袖手旁觀坐視人類受到傷害。)的限制下,卻因為在解決銀河問題的時候,都必須要適時地影響某一些人,但這些調整卻不免會受到一些傷害,所以他只能夠選擇傷害最小的作法,然而由於情勢過於複雜,每一次決定都得花上相當冗長的時間,即使做出決定,也不能保證一定正確。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跟丹尼爾一同前往月球的吉斯卡悟出了第零法則(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整體,或袖手旁觀坐視人類整體受到傷害。)的限制,第一法則也因此加上除非違背第零法則的條件。而崔維茲提出了問題:「如何決定對人類整體何者有害、何者無害?」對一個人的傷害容易評估,對人類整體這個抽象概念卻很困難,因此丹尼爾正著手進行將人類整體,轉變為單一生命體的計畫,也就是蓋亞生命體。



但創造這種將整體看得比自己重要的生命體,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只有將生命體的心理模型套用上機器人學法則才能成功,所以蓋亞生命個體都套用了機器人學法則。但只有人類的生命體並不完整,只有將整個銀河有機無機的生命體全部都納進蓋亞生命體,整個蓋亞星系才算發展成功。而機器人學不允許丹尼爾做出對人類整體有風險的決定,所以才在「基地邊緣」中,需要崔維茲幫丹尼爾做出選擇蓋亞星系的決定(這個地方有點怪怪的,卻又說不出什麼地方怪,需要一個有獨立判斷能力的人,幫另一個獨立個體丹尼爾,為人類整體、甚至是整個銀河生命體下決定?)。



看起來更上一層樓的蓋亞生命體,有個問題,一旦放棄了個體化,轉變為蓋亞生命整體,成為單一生命體,也就是說沒有人類整體,那麼就等於得再加上一個空無(null,比0還小的數字)法則:不得傷害蓋亞生命體,或袖手旁觀坐視蓋亞生命體受到傷害。再來就是,蓋亞生命體下面的組成份子,人類整體、植物整體、土壤整體,究竟孰輕孰重,這些整體得在蓋亞生命體之下分出優先權的高下,因為在判斷的時候,先決定不會傷害蓋亞生命體後,就得判斷會不會傷害人類整體或是植物整體,這時候人類跟植物就得有優先順序才能判斷出結果。這樣思考起來,似乎又跟個體化組成的整體這個概念分不開了,這個問題,又似乎跟本書最後提出的問題類似:人類目前是銀河中唯一重要的智慧物種,但宇宙中有沒有另一種生命智慧物種,可能凌駕於人類之上或是跟人類相抗衡。



最後講講正子腦,丹尼爾因為老化、還有正子腦無法再微型化的關係,選擇必須要跟人腦結合,才能繼續延續生命與智慧,也就是要以人腦為主,整合正子腦的技術。攻殼機動隊中,草椎素子遇到的Stand Alone Complex個體卻不一樣,而是那些SAC意識,選擇要存活在素子的正子腦中,所以是以正子腦為主,整合不同的意識。



看了這麼多文字,看起來似乎了解了更多,但卻又沒有解決什麼事情,反而產生了更多問題,這或許是身為複雜的人類個體,值得高興卻又得感到悲哀的一種狀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