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已經厭煩不斷地安裝手機 APP,安裝了 APP 卻又很少打開來使用,自 2016 年 4 月 Facebook、Line 陸續發表聊天機器人 API 後,情況似乎有點改變,整個行銷活動,轉向了 chatbot,使用者在每天持續打開FB或是Line的狀況下,透過 chatbot,讓所有品牌跟廠商連接到了使用者那端。
過了 2017 到現在 2018 兩年,chatbot 的戰場可說是百家爭鳴,基本的核心 IM 平台已經很難有新進的服務,也沒有什麼改變,為了搶食 IM 平台上跟終端使用者聯繫的最後一哩路,圍繞在 IM API 上提供的服務及工具。
觀察一個 chatbot 的成功案例
在 AsiaYo 如何在一週內打造破萬使用者的 Chatbot!這篇文章中,說明了AisaYo 如何透過聊天機器人連貫起使用者之旅程體驗。他們以 UX 和商業的考量去定義 AsiaYo Chatbot 所應該賦予的功能,希望能協助旅客在訂房的前、中、後做決策及輔助。AsiaYo chatbot 經過了兩個版本的歷程。他們認為在旅遊訂房產業適用的設計的重點是:提醒與無縫式對話情境。也就是情境式的對話體驗,以及引導式的交談結構。
過程中的重點是在使用者瀏覽 AisaYo 旅遊資訊時,透過 cookie 收集資料,並在使用者瀏覽途中,彈出一則模擬 Facebook 對話視窗。如使用者同意接受對談,就將對話內容轉至 chatbot,並繼續以聊天機器人進行對話。且在使用者二次造訪 AsiaYo 網站時,便不再傳送訊息。
儘管 AsiaYo 利用模擬對話提示使用者,但仍然有少數消費者和 Chatbot 互動的過程中仍會察覺到自己被追蹤,並且對於追蹤的技術感到疑惑,造成使用者誤會侵犯隱私,加上對話的形式也會接續所追蹤的內容,所以少數消費者收到通知時會一頭霧水,此時的使用者體驗反而會降低。
在這個開發的過程中,可發現兩個重點,首先 chatbot 必須要夠聰明,不能太笨,一問一答當中,都是用固定的話術套路,交談的文字語氣,會影響使用者的感受,但是如果 chatbot 太聰明了,讓人覺得被騙了,原來不是真人,這時候反而會產生反效果,所以在 chatbot 進行前,需要適當地揭露,接下來是由專屬的機器人協助處理。
Google Duplex
最近最熱門的影片【超狂影片展示】Google AI 助理新把戲:幫忙打電話到餐廳訂位,等等你確定這不是真人?,展示了 Google Duplex 為基礎的 Assistant 功能,雖然只是代理「客戶」訂位,聲音幾與人類無異,不但能與店員來回對話、協調時間,還能在句子中適切加入「嗯…」、「呃哼」、「哦」等語助詞,成功在對方毫無察覺情況下完成預約。
然而這樣的技術產生了反效果,也導致 Google 必須強調他們將為Duplex加入自我揭露的功能,確保Duplex系統「適當表明身份」,Duplex太逼真嚇壞人,Google將讓AI語音助理表明「我是機器人」,Duplex 的表現嚇壞不少人,也引起批評聲浪。有人認為AI和人類聲音應該要加以區隔,就像刻意在無色無味的瓦斯中加入臭味,合成聲音應該就聽起來是合成的,任何以假亂真的事物將破壞信任,而當沒有信任就會引發失序。
同級生
有足夠年紀的人,應該還記得這個「同級生」這個戀愛遊戲。
1992年發行的「同級生」確立了戀愛遊戲的基本形式。在典型的戀愛遊戲裡,玩者操縱一個被女性角色包圍的男性主角,透過交談選單選擇的形式,與女性角色交談,以增加該角色對主角的「好感度」。
當遊戲結束時會根據「好感度」和遊戲內發生的特定「事件」來決定遊戲的結局。這種遊戲通常會有多種結局,而玩家會重複多玩很多次,目的就是想要看到不同的結局。
有發現關鍵字「交談」跟「選單」嗎?戀愛遊戲就像是一個超級龐大的 chatbot,不過遊戲內操作的目標比 chatbot 簡單,就是記錄男主角跟其他每一個女性角色的好感度跟事件。
如果 chatbot 的使用者把 chatbot 當作女性角色在攻略,心理上就會有一玩再玩的衝動,但如果只是把 chatbot 當作是一個存取資訊的方式跟窗口,chatbot 表現出來的講話方式,跟笨拙的選單功能,不夠聰明的話,就會有惹惱使用者的風險。
基本上就是這個事件:誤交損友:微軟的聊天機器人是怎麼被計畫性「攻陷」帶壞的?發生的原因,因為微軟設定,Tay 是一名 19 歲的機器少女,使用者計畫性地不斷地以話術攻陷 Tay,導致一天內這個 chatbot 就下架了。
人工智慧畢竟還是人工
史丹佛大學人工智慧實驗室主任,同時也是Google雲端人工智慧既機器學習首席科學家李飛飛最喜歡的說法是:「機器很快、很精準,也很笨;人類很慢、不精準,但聰慧(Brilliant)。」。換句話說,人工智慧這麼聰明的原因,是因為實作人工智慧的工程師夠聰明,能夠讓這麼笨的機器,進行動態的思考與處理,但仍然是「有範圍」的聰明,因為再怎麼開發,也沒辦法做到什麼都會的人工智慧。
這樣說好像有點過分,畢竟「術業有專攻」,也沒有一個真人能夠樣樣精通。就像是自動駕駛的問題,我們會要求自動駕駛必須要「零」風險,然而自動駕駛如果是代替一個真人開車,真人是不可能完全迴避車禍風險的,但要怎麼要求人工智慧自動駕駛要零風險?從另一個角度想,既然這項新科技,是為了協助人類,避免做出失敗的決策,如果將 AI 視為機器設備的一部分,而不是取代人工,那麼必須要求零風險才能上路,否則只要 AI 出現異常,就算是機器故障,因此不應該貿然上路。
智能音箱是另一個必須要真人互動的 AI 科技,在 Amazon Echo 打開了低價智能音箱的市場後,各家科技大廠就先後推出智能音箱產品,搶進智慧家庭的一環。在 當智能音箱跌破百元,它們看上去更像玩具了 這篇文章中提到,音箱最重要的還是音質,再搭配 AI 晶片,而晶片的優劣決定了音箱到底夠不夠智能。
因為 AI 晶片不夠聰明的關係,聽不懂用戶在說什麼,或誤解用戶的意思,不少智能音箱被用戶怒噴為智障,是目前該領域非常嚴重的一個問題。很明顯的,智能音箱現在還沒有太過於聰明的問題,因為使用者在使用時,明確地知道自己是在跟機器對話。
chatbot 因為要跟其他人類互動,太像真人的科技反而會造成恐慌,而自動駕駛完全是機器跟資料處理的世界,這項科技必須要非常聰明,到完全零風險,才會被市場接受。
該怎麼做
在 Chatbot 的拐點之年這篇文章中,提供了 Facebook 跟營銷商會面並對 Messenger 做相關表述時,列出了三種 chatbot 類型
- 真人:僱傭人類職員回答入站信息
- 以樹形檢索為基礎的決策機器人:它們有固定的、自動的對話路徑
- 人工智慧機器人:能夠使用自然語言以及計算機技術進行更為廣泛的對話。
而他們建議最成功的 chatbot 應該介於第二種和第三種之間。更實際的做法是,透過一家科技公司的協助,能針對每一個問題,找到25種正常人對一個問題的反應的對話腳本,這樣的交談分析結果,讓 chabot 有了生命,也更能跟客戶進行長時間的交談,當然為了避免 Tay 那樣的問題,chatbot 所能處理的事情有範圍限制,他會嘗試讓客戶的對話回到能夠服務的主題上。
在 IM 中的 Menu,有點像是走回瀏覽器的老路,不過這個方式,確實引導了對話的進程。雖然純文字自然語言的交談互動,讓使用者覺得親切,但更多的狀況,是純文字的打字過程,增加了使用的難度,選單的確讓整個交談的過程變得更順暢,但相對地讓「交談」這個事情變得無趣。
使用菜單結構或傳統的用戶介面結構,幾乎都是認輸的表現,如果走向了某種極端,讓 Chatbot 變成Messenger平台上一個小小的Web視圖,這就很難讓用戶感到愉悅或者吸引用戶來使用了。
References
你做的聊天機器人像個人工智障?六個實戰指南幫你的機器客服找回智商
持續的互動需要持續理解背景信息
EQ 跟 IQ 同樣重要
打造跨平臺企業級Chatbot,Google Bot引擎Dialogflow正式版來了
如何用聊天機器人創造 150 倍的自然觸及|Mr.Reply 教學
必須先設定 訊息腳本,再來則是設定 觸發訊息腳本的規則,最後才是設定 貼文留言自動回覆的條件。
留言回覆的訊息千萬不能只有一種,因為會有非常高的機率被 Facebook 封鎖留言功能,建議至少設定 3 種以上的留言回覆,讓 Mr.Reply 自動任意回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