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6/13

日本沉沒

當世界動盪不安時,就看看災難片,看完以後就會覺得,就繼續這樣過吧,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在漫畫版中的「日本沉沒」,計畫跟日本人的反應是遠比電影複雜的,在電影中解決日本持續沉沒的方法,正是在漫畫版中的A計劃,漫畫中,A計畫山城教授判斷以核彈將地殼的連接性擊碎,就能解決日本持續沉沒的危機,計畫實現了,D計畫的主持人中田在一開始就預知了,在地底下引爆核彈將會造成整個太平洋沿岸的國家產生巨大的海嘯。

於是結合了世界海洋財團的資源,他們建造了一個可以產生震波的裝置,在引爆核彈後就能以相位抵銷的方法,將震波抵銷阻止了海嘯的發生,而且實際上在引爆前,山城教授就已經知道了海嘯的問題,也知道,電腦已經計算出,就算引爆核彈,也無法阻止日本持續沉沒,但是在政治操作上,已經宣告的方法,不去實現就無法對日本人民有個交待,只好作了,再承認持續下沉的事實。

這麼複雜的劇情,在兩個小時的電影中是沒辦法交待清楚的,電影中以D2炸彈成功解決了日本的危機,主角犧牲了,然後電影就結束了。在看過漫畫後,看這樣的電影情節,就會覺得這個改版也太糟糕了,還是看漫畫比較實在。但電影的主題曲還不錯,是久保田利伸的Keep Holding U

重拍片描繪大難臨頭 《日本沉沒》凸顯島國心態這篇文章說得沒錯,由于海島的地理特點,日本稻田的面積小,只有更多人力加上技術創新才能收獲更多的糧食,自然災害是日本人最深的恐懼,它使得日本人對事物的結果總能無條件地忍耐。日本人將日本列島看成一艘大船:“日本丸”,船是封閉的,船上的人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大船隨時都有傾覆的危險。

這種心理驅使日本人不停地忙忙碌碌,從永無休止的自我努力中獲取安全感,技術的反復更新,質量的精益求精,時間的黃金分割都是為了求得心理平衡。繁忙的日本人似乎被活埋在各種細節中,伸不出頭來讓大腦補充氧氣,無法思考“日本丸”的未來,觀察“日本丸”的方向。(ps. 轉載了很多重拍片描繪大難臨頭 《日本沉沒》凸顯島國心態這篇文章的文字,作者是環球時報2006-07-18 第07版/記者 孫秀萍 金 嬴 王 選)。

同樣的狀況,類比到其他的國家,甚至是台灣,或是到一個跨國的國際公司,一個小公司,小團體,其實有著一樣的問題,因為資源不夠,只能夠兢兢業業地以別的方式爭取生存的空間,在內部的交鬥跟外部的壓力下,要如何擠壓出存活的機會?掌舵的人得要有心力做出正確的判斷與決策。

日本沉沒33年後,日本人被其他國家接納,作為難民漂泊到世界各地,尋找恢復領土的機會。這是續集的內容了,我沒看。

日本沉沒 (漫畫)
日本沉沒33年后
日本沉沒-無言的沉默
映畫 日本沈沒主題歌 Keep Holding U